宝马bm555线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g1banpc.jpg g1banph.jpg

    开放 坚持 与时俱进

【媒体看华友】五年耕耘结硕果!玉林与华友携手启新程

  • 2025-11-03

  • 浏览量:73


“当初选择玉林没有错。”10月27日,在玉林市与华友控股集团新五年战略合作发展座谈会上,回顾过去五年华友与玉林携手发展的历程,华友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雪华深有感触。  


2020年7月23日,怀揣新能源产业发展“锂”想的华友集团,从东海之滨的浙江来到北部湾畔的玉林,在博白县白平产业园的荒地上,扬起第一锹黄土,玉林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正式奠基。 


如今,昔日的丘陵野岭已变成现代化的厂房,卡车在工厂与玉林海港码头间穿梭不息,一座年产值突破300亿元的世界级“锂电小镇”巍然屹立,成为广西向海图强版图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图片

华友广西园区航拍图。




荒山崛起锂电小镇



从荒山建园到产业崛起,玉林与华友并肩走过了2126个日夜。这段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程,背后是政企之间高度信任、紧密协作的“双向奔赴”。


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玉林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服务保障华友项目作为全市的大事要事来抓。自治区领导多次深入项目一线指导工作,协调解决用地、用电、深海排放等关键问题;玉林历任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带头落实包联责任,以清单化方式推进路、水、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全力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


图片

玉林市委书记王琛、市长张惠强在南宁市与华友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雪华一行座谈。


项目建设初期,市县两级千余名干部连续奋战,以最短时间完成6300亩土地供给;面对能耗指标紧张的难题,市主要领导多次赴自治区专题汇报,成功推动华友能评批复通过;政企还共同出资设立专项基金,有效撬动大额融资,破解了项目建设中的资金难题。“从签约到动工仅用半年,从建设到投产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华友控股集团负责人对此感慨不已,“玉林的服务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也更加坚定了在此扎根发展的信心。”


在园区建设方面,玉林累计投入超过90亿元,三年内建成涵盖供水、供电、路网、污水处理等在内的高标准基础设施体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铜箔项目从土地获批到取得不动产权证仅用时48天,创下同类项目报建速度新纪录。此外,玉林市向龙潭产业园区下放30项行政权力,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关键审批环节时限压缩60%以上。“服务直通车”“一对一驻点”等全周期服务机制,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物流等各类问题200余项。


图片

市委书记王琛来到广西华友新材料有限公司实地考察。


玉林与华友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并肩奋斗的事业共同体。2023年7月20日,刚到玉林任职仅一个月的市委书记王琛,带着玉林人民的深厚情意来到龙潭产业园区,授予陈雪华“玉林市荣誉市民”称号。王琛表示:“玉林将持续加大力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保障,让每一位玉林人和华友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信任与支持。玉林市委、市政府将与华友控股集团并肩奋进,共同实现梦想。”


“玉林是个好地方。”陈雪华表示,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给予了华友坚定的支持、充分的信心和持续的关心。华友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绘好发展蓝图,为玉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与玉林同心筑梦、共同发展、共创未来。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玉林与华友携手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农业大市向工业新城转变




“华友落地前,玉林工业以机械、陶瓷等传统产业为主,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玉林市工信局负责人回忆道,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玉林一直在探寻工业突破的路径,华友锂电项目落地后,成为玉林经济增长的新支柱之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愈发澎湃的动能。


图片

位于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白平片区)的广西华创新材铜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五年耕耘,硕果累累。华友广西基地累计投入科研资金2.43亿元,获得授权专利36项。基地与广西大学、广西科学院等院校展开科研合作,广西巴莫、广西华友锂业等5家基地企业获得自治区智能工厂称号,4家基地企业获得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  


五年来,华友广西基地累计完成投资近500亿元。在这一数字背后,是玉林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24年产值突破29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5%。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玉林工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20%(华友的贡献约占15%),并历史性超越农业,玉林实现了向工业新城的华丽转身。 


从单一项目到“产业雨林”


走进广西华友新材料公司车间,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在智能化生产线上熟练操作。  


图片

广西华创新材铜箔有限公司铜箔项目现代化厂房。(资料图片)


华友的到来,不仅填补了玉林在新能源高端材料领域的空白,更推动了全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截至目前,华友在玉林已建成15个重大项目,形成年产10万吨三元材料、10万吨磷酸铁锂、4万吨铜箔等核心产能。这些“玉林制造”的产品,售往全球顶尖电池企业,成为新能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华友积极推进自身科研力量在玉林落地,与玉林师范学院、玉柴集团等共同建设玉林实验室,推动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玉林乃至广西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华友展现出的发展活力,不仅源于玉林“妈妈式”服务打造的优越营商环境,更得益于玉林瞄准向海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不锈钢新材料、铜基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产业,最终形成强大的产业凝聚力和区域竞争力。近年来,近20家上下游企业落户玉林,临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一位华友负责人表示,华友要成为“产业雨林”的“园丁”,主动连接玉柴、华泰、柳钢等优秀“邻居”,共同打造技术领先、生态友好、韧性安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向海图强迈出新步伐


玉林是一座新的沿海城市。经过不懈奋斗,玉林海港码头建成通航和对外开放,玉林拥有了自己的出海口,享受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城市、广西向海经济拓展区城市、平陆运河经济带核心城市、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等多重叠加政策红利。近年来,玉林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玉商玉企玉品出海”,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向上向好。


9月18日,一艘载着9200吨锂精矿的货轮顺利运抵玉林海港码头,较原路线节省里程100多公里,通关效率提升30%。这一突破,标志着玉林向海图强战略迈出实质性一步。 


图片

一艘从非洲莫桑比克贝拉港启运、载有9200吨锂精矿的货轮直抵玉林海港码头并顺利完成接卸。 


此次锂精矿到达玉林海港码头是华友广西“园区一体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截至8月,华友广西园区进出口额占玉林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70%以上,通过玉林海港码头与后方产业园区的高效协同,华友实现了港口与生产端无缝衔接,展现了集约化、规模化运营的显著优势。这种模式不仅强化了区域产业链的韧性,也为玉林打造面向东盟、辐射全球的新能源材料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10月27日,在玉林市与华友控股集团新五年战略合作发展座谈会上,市长张惠强代表玉林市委、市政府向华友集团颁发向海图强突出贡献奖。


面朝大海,玉林以“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为抓手,加快推进沙铁支线、海港码头沙尾作业区等项目建设,“公铁海”多式联运体系即将成型,预计园区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


同时,玉林正积极推进玉港合作园、区域物流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这些开放平台的构建,将进一步提升玉林对外开放水平,为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落地背后的民生图景


一个重大项目可以惠及一方百姓,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广西华友锂业有限公司碳车间的工人在包装间下料结束后取样、扎好袋口。


华友的到来,不仅带来产业变革,更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五年来,华友吸纳近5000名群众就业,其中广西籍员工占比达89%,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物流等行业,间接创造超2万个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就业”从梦想照进现实。


华友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积极参与玉林民生实事,向玉林市鬱华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为玉林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玉林高标准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医院、商业等服务,让华友人在玉林安居乐业。  




迈向“万亩千亿”新征程




华友扎根玉林、深耕玉林,取得丰硕成果,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把项目落户龙潭产业园区。华泰集团作为华友集团的新合作伙伴,同样看好玉林的发展前景,与玉林签约了总投资280亿元的绿色海洋化工新材料、沿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世界锂电材料看中国,中国锂电材料看广西、看玉林”的宏伟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图片

玉林市人民政府、华友控股集团、华泰集团在南宁市分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市委书记王琛、市长张惠强与华友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雪华、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建华见证签约。


面向未来,玉林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机遇,以“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为抓手,全力推动华友广西基地“551”发展规划落地——即再用5年时间,完成约500亿元新投资,力争实现1000亿元营收。预计到2030年,广西华友基地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实现营收超千亿元的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形成产业一体化、配套园区化的产业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玉林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华友朝着“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导者”的目标加速迈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