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友亮相COP30:引领自然与科技协同,助力气候韧性发展
-
2025-11-17
-
浏览量:33

11月10日至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Belém)举行。全球约193个国家/缔约方,逾56000人次参与了本次活动。华友作为印尼镍下游产业化转型的“核心推动者”之一、绿色减碳优秀企业代表,受印尼环境部邀请参加本次活动,响应大会主题。

当地时间11月12日,COP30印尼馆举办了主题为“协同自然与科技:气候韧性战略领导力”的CEO气候对话(CEO Climate Talks)活动,华友印尼区域管理中心总经理韦林奎代表公司,与来自印尼PT Pupuk Indonesia和Astra Agro Lestari Tbk的嘉宾共同参与。

韦林奎通过案例分享,向与会嘉宾及现场观众展示了华友印尼通过技术创新、伙伴关系等协同并进,践行绿色承诺,创造可持续未来。
从环保型湿法冶炼(HPAL)工艺、长距离管道的镍矿运输方式,到二氧化碳固化、余热发电等绿色技术的应用,以及通过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的工厂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等多项成果——充分体现了华友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升级方面的决心和贡献。
除此之外,华友还积极与全球各界利益相关方合作,包括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UN Global Compact)、获得多项国际标准认证,并获得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认可,进一步表明了华友在新能源供应链中打造绿色运营的承诺,展示了其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地位。

11月14日,华友主办了题为“镍产业链下游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兴技术”讨论会,并邀请了印尼环境部等政府部门,以及合作伙伴淡水河谷、Harita Nickel等印尼镍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共同参与。

会议旨在强调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下,印尼的关键矿产资源——镍,其产业链在全球脱碳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身处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需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支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华友印尼公共事务总监Stevanus代表公司,详细介绍了华友印尼在镍资源的开发、HPAL工艺及推动下游化各个环节做出的技术革新,并提到,华友与淡水河谷的合作承载着共同使命,即推进更清洁高效、更绿色低碳的电池材料加工技术发展。

同日,印尼环境部官方媒体对华友进行了专访,关注于华友在印尼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环境效益只是提升气候韧性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与周边社区协作,使运营契合社区需求并有效降低各类风险。

华友始终坚持“不管在哪里投资,都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做贡献”的投资理念。重视项目周边的青年力量,积极为当地青年提供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支持,也积极为周边社区自然环境、就业机会作出贡献。截至目前,华友已与13所高校建立合作、向318名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并兴建医院、社区图书馆、清真寺、教堂、驾校及公辅设施,提供约20000个属地化就业岗位。通过种植红树林、培育苗圃保护海岸线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华友用实际行动与当地社区建立和谐互惠关系,践行循环经济原则,推动乡村发展,为建设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社区作出贡献。
华友此次亮相COP30,不仅生动呈现了华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向全世界展示了华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响应印尼“全球海洋支点”和资源下游化政策,在印尼深耕7年、投资建设10余个项目所取得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果。